一棵韭菜的自我修养,这是一篇扯犊子的闲篇
扯
9月公司解散瞬间失业,上周还在跟公司扯皮这周就面了1家,结果惨不忍睹。痛定思痛知识体系需要发散的结构能出得去也能回得来,仅仅会写个if-else
会写个CURD
竞争过于激烈时是没有附加值和谈判资本的。
这次整个公司六七十号人全体被裁,夹杂教培、地产行业出来的竞争者,市场一下子释放了这么多人力资源,不考虑核心竞争力那些教育经历、知识体系全面性,唯有数字定论:一个年龄数字一个要的薪资数字。
IT人的35岁焦虑
严格意义上并没有35岁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只不过各大互联网公司里对过了35还在一线撸代码的码畜不太友好。所以像我这种一旦过了三十还没完全脱离一线撸代码泥潭的码畜焦虑会不由而生。
讨论国内为何过了35岁的IT人会普遍焦虑没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不会很快消失任何人也无法对抗,唯有适应调整。所以不少35+的it人会选择转行做其他行业的工作,这也是一种适应和调整无可厚非。还有另外一种就像我现在所处的情况刚过三十家里又没有矿的还想再在这个行业耕耘几年的,这种焦虑夹杂着职业方向的选择和对能力上限突破的渴望。
有不少这个精炼过的针对it人35岁宿命的结论: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往管理岗爬。结论也不必讨论,因为管理岗的职业生命周期确实会比一线it人高那么一点点。问题的核心其实在于如何往上爬?
自省
写下此文之前本来想梳理下某个知识体系的,结果思绪泉涌,就变成了这么一篇自我反思之文;然后定题之前本来想叫“码畜的三十岁修养”的,想想这种自我诋毁略显自卑之能,还是友好一点做一篇有用的自我反省之文。也有好处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互联网人不可能做一辈子的开发,任何行业的任何职位也很难保障自己能做一辈子。在有限的时间内拿相对于其他行业略微高一点儿的依然是微薄的工资,这是职业方向的选择也是生存的选择。2015年9月才完全进入IT这行,到2021年的9月短短6年时光就面临了职业方向和前景的困惑,不得不悔恨过去的抉择和犹豫不决,无需再表。被动的失业再次与二十来岁精力充沛的后浪竞争略显尴尬,更不必谈再次转向是多么的艰难。
如果注意观察排除溜须拍马和操弄职场PUA之流,平时写代码跟自己差不多的人为何身处管理岗?而自己是被管理者?我思考的结果就是人家的编程知识体系完备知识广度上限高,再一个就是所谓的项目经历多也就是所谓的经验丰富。在哪面试短短撑死三五次每次撑死俩小时的时间内考察并决定你的级别的往往就是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所以在这短短的面试时间内只要某个知识因广度不够未触及到或因深度不够未解答清楚明白就会被打上级别不够的标签。这是一种心理现象不必纠结: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会预先给他人定一个标度,这个标度会在后续进行中会因各种小节点达不到人们的心理预期而下降。大白话说就是一个不会就可能给你盖棺定论了。
最近三年在这家公司成长颇多,但也因所谓繁忙而疲于奔命,这几年博文写的少了,因为潜意识里认为没有什么好写的了,错误的潜意识会不由自主的引领你走向毁灭。知识体系的完备非一朝一夕之功,坚持写博文的好处就是纵使全篇照抄他人的文字,自身的记忆也会比仅仅阅读一遍深。骗自己很容易不过迟早会吃恶果。
难归难总要再次出发,带着谦逊和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求知。
哟嚯,本文评论功能关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