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晶晶的博客>Linux>CentOS6.2_64系统维护笔记

CentOS6.2_64系统维护笔记

一、增加swap分区的方法增大swap空间大小的方法,sheel代码如下

1.新建一个文件256M区块并启用为swap空间,”count=“后的数字为文件区块大小,单位为k

cd /var/ 

dd if=/dev/zero of=swapfile bs=1024 count=262144 

/sbin/mkswap swapfile 

/sbin/swapon swapfile

2.将新建的swap文件加入到系统启动引导项进行启动

vi /etc/fstab

/var/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s 0 0

二、查看系统负载,命令:vmstat

vmstat命令结果分析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st

 0  0      0 672768    676  59832    0    0    77     5   99   71  0  1 96  3  0

示例图片,点小图看大图

procs:

r 列表示运行和等待cpu时间片的进程数,如果长期大于1,说明cpu不足,需要增加cpu。 

b 列表示在等待资源的进程数,比如正在等待I/O、或者内存交换等。 

cpu 表示cpu的使用状态 

us 列显示了用户方式下所花费 CPU 时间的百分比。us的值比较高时,说明用户进程消耗的cpu时间多,但是如果长期大于50%,需要考虑优化用户的程序。 

sy 列显示了内核进程所花费的cpu时间的百分比。这里us + sy的参考值为80%,如果us+sy 大于 80%说明可能存在CPU不足。 

wa 列显示了IO等待所占用的CPU时间的百分比。这里wa的参考值为30%,如果wa超过30%,说明IO等待严重,这可能是磁盘大量随机访问造成的,也可能磁盘或者磁盘访问控制器的带宽瓶颈造成的(主要是块操作)。

id 列显示了cpu处在空闲状态的时间百分比 

system 显示采集间隔内发生的中断数 

in 列表示在某一时间间隔中观测到的每秒设备中断数。 

cs列表示每秒产生的上下文切换次数,如当 cs 比磁盘 I/O 和网络信息包速率高得多,都应进行进一步调查。 

memory:

swpd 切换到内存交换区的内存数量(k表示)。如果swpd的值不为0,或者比较大,比如超过了100m,只要si、so的值长期为0,系统性能还是正常。

free 当前的空闲页面列表中内存数量(k表示) buff 作为buffer cache的内存数量,一般对块设备的读写才需要缓冲。 

cache: 作为page cache的内存数量,一般作为文件系统的cache,如果cache较大,说明用到cache的文件较多,如果此时IO中bi比较小,说明文件系统效率比较好。 

swap :

si 由内存进入内存交换区数量。 

so由内存交换区进入内存数量。 

IO 

bi 从块设备读入数据的总量(读磁盘)(每秒kb)。 

bo 块设备写入数据的总量(写磁盘)(每秒kb) 这里我们设置的bi+bo参考值为1000,如果超过1000,而且wa值较大应该考虑均衡磁盘负载,可以结合iostat输出来分析。

三、磁盘负载iostat

shell命令:iostat

结果截图:

点击查看原图

Linux 2.6.32-279.11.1.el6.x86_64 (JJonline)     12/12/2012      _x86_64_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0.26    0.00    0.37    1.53    0.00   97.84

Device:            tps   Blk_read/s   Blk_wrtn/s   Blk_read   Blk_wrtn

xvda              2.73        72.92         8.43     129786      15000

xvdb              0.19         1.50         0.00       2664          8

scd0              0.01         0.05         0.00         88          0

各个参数含义解析:

rrqm/s: 每秒进行 merge 的读操作数目。即 delta(rmerge)/s 

 wrqm/s: 每秒进行 merge 的写操作数目。即 delta(wmerge)/s 

 r/s: 每秒完成的读 I/O 设备次数。即 delta(rio)/s 

 w/s: 每秒完成的写 I/O 设备次数。即 delta(wio)/s 

 rsec/s: 每秒读扇区数。即 delta(rsect)/s 

 wsec/s: 每秒写扇区数。即 delta(wsect)/s 

 rkB/s: 每秒读K字节数。是 rsect/s 的一半,因为每扇区大小为512字节。(需要计算) 

 wkB/s: 每秒写K字节数。是 wsect/s 的一半。(需要计算) 

 avgrq-sz: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数据大小 (扇区)。

delta(rsect+wsect)/delta(rio+wio) avgqu-sz: 平均I/O队列长度。即 delta(aveq)/s/1000 (因为aveq的单位为毫秒)。 

 await: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等待时间 (毫秒)。即 delta(ruse+wuse)/delta(rio+wio) 

 svctm: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服务时间 (毫秒)。即 delta(use)/delta(rio+wio) 

 %util: 一秒中有百分之多少的时间用于 I/O 操作,或者说一秒中有多少时间 I/O 队列是非空的。即 delta(use)/s/1000 (因为use的单位为毫秒) 

 如果 %util 接近 100%,说明产生的I/O请求太多,I/O系统已经满负荷,该磁盘 可能存在瓶颈。 

 idle小于70% IO压力就较大了,一般读取速度有较多的wait.

四、其他命令

4.1 top 跟win系统的任务管理器差不多含义

4.2 df -h 查看系统存储系统情况<硬盘>

 

今儿基本就这些.....

转载请注明本文标题和链接:《CentOS6.2_64系统维护笔记

哟嚯,本文评论功能关闭啦~